但盡凡情別無聖解

『真理』在哲學家筆下,變得浪漫、激情,莎士比亞說:「真理不需要光 彩,美麗不需要畫筆。」意大利布魯諾:「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。」哥白尼:「人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。」詹姆斯:「真的,不過是有關我們的思想 的一種方便方法,正如對的,不過是有關我們的行為的一種方便方法一樣。」愛默生:「崇拜真理之最好的方法是奉行真理。」馬克思:「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 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,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合就是絕對真理。」

哲學家們對真理探索的情操,是無庸置議,然而他們對真理卻毫無共識,盡管費盡心神,他們所言論的,無論宗教、科學、社會學、哲學,最終,都只會隨著時間而自我更新。世間一切事物都以對立而存在,真理卻是唯一,以邏輯思維去探索絕對,永遠都只會徘徊在相對角度。

真理既然是世間的唯一真實道理,祂必然超越人的思維,無法以說話及文字傳譯,真理更必然是絕對,平等,永恆不變,不受時間限制,能促進人及世間和諧,現今世上,亦唯有佛教中的『覺悟』,符合以上要求。

佛陀覺悟宇宙人生,祂所宣說的一切法,隨了受沙門文化影響,主要是由覺悟中啟發出來,覺悟可啟迪人的全知智慧,從而覺照宇宙生命,萬事萬物的變化。 佛陀明白眾生必須依傍才能成長,故因地說法,祂所說的境界,如極樂世界、佛國土等,與基督的天國,其理念都一樣,藉著信念,引導人們走向至善至美的人生, 祗要依教實踐,宗教無疑是人生的導向。

在相對世間思維下的一切產物都必然是對立的,有對的一方自然有錯的另一方,從宗教歷史,人們可深深感受。佛陀明白,這種(世間)法並非圓滿,仍有 (漏)煩惱的,因此佛陀按次第引導眾生,離法以得究竟解脫。人們由原初以(他)神主力量所生起的一切善念,逐漸轉化由自心帶動,所有善業都發自內心,不基 於任何原因,不受任何影響。比喻孩兒走路,最初需要別人攙扶,但最終就能健步如飛,再無需步步為營了。人只要隨順而自然,煩惱漸漸消退,心境漸漸平和,自 然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。

憨山大師解說圓覺經時,曾寫下一句:「圓明本自性,覺幻即真如,真如無覺幻,幻覺自圓明。」一般人理解佛經,都以字面解,看了圓覺經,就說世間是幻化的,看了阿彌陀經,就想走到西方去,但原來一切經典中,所指向的就是這個『圓明覺性。』

虛雲和尚曾說:「科學家以攀緣心,去探求真理,等於趺坐椅上,欲自舉其椅,勢不可能,佛則離言絕慮,以智慧覺照宇宙萬事萬物,如下座舉椅,故任運如如。」

真理在人們心目中是遙不可及,但在覺悟而言,祂只是世人給予的一個標籤,是名為『真理』。

但盡凡情,別無聖解

31/8/2010

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有 “ 15,790 則迴響 ”

回覆給my blog 取消回覆